第一次聽到逸夫這個名字,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學校的圖書館叫逸夫圖書館,當時還以為是我們學校的特色。小時候看電影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SB」電影公司,年幼無知的我也總會問一句,這電影怎麼罵人啊?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讓人無法忽視,烙印在我們生活中的標誌,都與一個人密不可分—傳奇大亨邵逸夫。1907年,邵逸夫出生於上海,祖籍是浙江寧波的。算起來還是個清朝人。邵逸夫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上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所以成名之後多被尊稱為「六叔」。他的父親邵玉軒是"錦泰昌」顏料坊的當家,是中山先生的擁躉,在上海灘頗有名望。不過邵逸夫這幾兄弟,倒是沒有一個子承父業的。邵逸夫還在讀中學的時候,邵家大哥邵醉翁,原來是做律師的,可能身體流淌著經商的血液,收購了一家「笑舞台」劇場,算是轉行進了商業娛樂圈。哥幾個受到大哥鼓舞,對進軍娛樂行業心底都躍躍欲試。後來邵家家道中落,父親去世時僅僅留下上海的一棟房子,要是放在現在上海一套房倒也夠了,但在那個時候邵氏兄弟們就要面臨抉擇了。是過安穩的生活,還是為了夢想拼搏一把,最終大哥邵醉翁拍板,賣了房子,全力投資」笑舞台「。
沒過多久,邵醉翁又嗅到了電影行業發展前景,以「笑舞台」為班底,建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剛剛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就隨著二哥,三哥一股腦加入了大哥的公司,正式步入娛樂業。說起來也有個有意思的事,難道你們不覺得大哥邵醉翁這個名字很奇怪么,怎麼這麼有詩情畫意。其實他們幾兄弟本名依次是邵仁傑、邵仁棣、邵仁枚,邵逸夫原名叫做邵仁楞。自從入了娛樂圈,哥幾個琢磨著取個藝名,所以邵家仁字輩四傑搖身一變成了邵醉翁、邵邨人、邵山客還有邵逸夫,全是陶淵明詩里的詞。邵醉翁決心自己拍攝電影,直接投資購買了一台電影攝影機,扛起了天一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導演大梁。老二則擔任編劇,老三則負責發行,老六邵逸夫呢,片場小夥計,哥哥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勤奮好學的邵逸夫揮灑汗水的身影,咱也可以美名其為總監製。這一部影片在上海灘引起了轟動,邵氏兄弟們趁勝追擊,又拍攝《女俠李飛飛》這等中國武俠片開山鼻祖之作,引領了電影界的古裝劇潮流,天一影業在光速崛起之中。邵逸夫也在隨著公司一起成長,一部電影的製作,從導演,製片到攝影事無巨細,邵逸夫都要親身體驗參與,小小年紀的他已有了在電影行業中獨當一面的能力。可好景不長的是,後來居上的天一影片公司打破了原有市場格局,引起了行業龍頭明星電影公司的仇視。於是乎明星公司聯合其他五家電影公司組成」六合影業「,發動了一場針對天一的史稱」六合圍剿「的行動,這也是電影界上罕見的商業大戰。六合公司與電影發行商們定下規矩,如果經銷「六合」的影片就不準再與「天一」合作。「六合」幾乎佔有中國電影市場三分之二的江山,各發行商不敢得罪「六合」,紛紛拒絕經銷「天一」影片。天一公司瞬間陷入窘境,邵氏四兄弟當機立斷,不能坐以待斃。大哥與二哥繼續坐鎮上海,苦苦支撐。而重擔落在了三哥邵山客和六弟邵逸夫肩上,他們將要帶著天一的影片遠赴南洋,開拓新的電影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年僅18歲的邵逸夫為了心中的電影夢想,揚帆起航,離開了家鄉。
初到南洋,由於六合公司聲勢浩大,大一點的正規影院仍然不願意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邵逸夫與三哥決心另闢蹊徑,哥倆一咬牙,扛著電影放映機,頂著炎炎烈日,就走起了」農村包圍城市」之路。「這段日子裡邵逸夫隨三哥跑遍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山林田野,專找華僑眾多的農場、橡膠園去放露天電影。這段經歷也成了邵逸夫最刻苦銘心的記憶。那時候放電影不像現在這種全自動放映這麼高級,可以說是完全不自動,純人工的苦力活。邵逸夫要一直站在放映機前一格一格搖動畫面,一場電影下來,各位觀眾是看得酣暢淋漓,大呼過癮,而邵逸夫往往已經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無論烈日還是暴雨,總能看見南洋鄉間泥濘的小路上兩個扛著大小機器奔跑的少年。隨著他們不懈的努力,天一的影片打開了南洋農村的市場,而城裡的電影發行商邀請也接踵而至,邵氏兄弟在南洋站穩了腳跟。說到這又可以聊一個有意思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身邊逸夫系列建築的銘牌,上面顯示邵逸夫的英文名竟然叫做Run Run Shaw。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奔跑吧兄弟。坊間傳聞就是因為邵逸夫早年在南洋抱著電影底片跑遍各個大街小巷,因而得名。不過真相其實是源自邵逸夫的本名邵仁楞,仁楞粵語拼音為run run,也就造成了這個誤會。不過島主想這也是大家表達對邵逸夫先生為影視業不辭餘力奔波的一種尊敬吧。言歸正傳,咱們繼續說這個」六合圍剿「。這頭南洋的邵氏兄弟為天一穩定了局面,那頭六合影業坐不住了,領頭的明星公司想了個陰招「雙胞」計策。島主這才知道電影行業原來也有間諜,六合派人潛伏進了天一,打探天一正在拍攝的影片,然後馬上加班加點在天一上映之前發布同名影片。這一做法可以說是弄巧成拙了,原本天一方面還有做工不精的輿論指責,此計一出,圈內人士紛紛開始同情天一,指責六合的不道德行為。隨著邵氏兄弟南北呼應,嚴陣以待的同時,六合內部陣腳自亂,其餘幾個公司與明星公司也產生了矛盾,最終六合不攻自破,以解散告終。邵氏兄弟們贏得這一場商戰的勝利,也因禍得福,開闢了南洋的新市場。
要說起在這種大難中不僅不死,還得到最多後福的,那還是要數邵逸夫,因為新加坡真可謂是他的福地。解決「六合圍剿」之後,邵逸夫與三哥繼續留在南洋發展,並結識了一個貴人,新加坡富商余東璇。余東璇非常賞識兩兄弟,在其資助下兄弟倆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而後為了追求最先進的電影技術,邵逸夫游到美國去購買有聲電影器材。為什麼說是游到美國,因為途中發生了海難。這也是死神離邵逸夫最近的一次,輪船沉沒,邵逸夫靠著一塊木板在海上漂浮了一夜獲救生還。歷經艱險,邵逸夫帶著最先進的電影技術學成歸來,邵氏也拍出了《歌場春色》、《白金龍》等中國首批有聲電影。那時候有多轟動呢,大家都沒見過這種新鮮玩意,每次電影一出聲,定是全場歡呼,有的人甚至砸開留聲機,只為了把說話的那人找出來。
從這開始邵氏影業的發展扶搖直上,尤其是在邵逸夫管轄的東南亞一帶,成為首屈一指的電影大亨。也就在那段時間,邵逸夫遇見了他此生摯愛—黃美珍。看過邵逸夫資料的朋友,會發現在提到他和黃美珍的感情時用了一句話:邵逸夫突破層層阻礙與黃美珍結為夫妻。這哪來阻礙之說呢?原來黃美珍本和邵逸夫的貴人余東旋是一對。黃美珍熱愛電影,與邵逸夫志同道合,邵逸夫在相處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但余東旋一直像老大哥一樣照顧他,讓邵逸夫心中糾結不已。後來邵逸夫難以抑制心中的情感,鼓起勇氣,向余東旋坦白對黃美珍的感情。要不說貴人就是貴人,余東旋表示君子成人之美,如果你們是真心相愛,我瀟洒退出。這一段大家切勿模仿,不是每次愛上大哥的女人,都能有這樣的圓滿結局。後來於1937年,邵逸夫在新加波與黃美珍結為夫妻。別看邵逸夫英姿勃發,事業有成,剛在一起不久,他的事業就經歷了空間的危機。那時候二戰爆發,日軍侵華,在國內的天一被迫從上海遷到了香港。等日寇戰火燒到東南亞,邵逸夫本人更是因為播放抗日記錄片被抓入大牢,東南亞一百多家影院充公。在那段最困難的日子裡,黃美珍不離不棄,一邊支持家業,一邊四處奔走救出邵逸夫。夫妻倆同甘共苦,一起度過那段艱苦歲月。等到後來抗戰勝利,邵逸夫捲土重來,再度在東南亞建立起了自己的影業帝國。而這時與二哥的一個矛盾,改變了他後半生的進程。當時大哥邵醉翁已退休,在香港的邵氏集團由二哥邵邨人打理,而二哥經營不力,欲放棄電影業轉投其他行業,遭到了邵逸夫的堅決反對。最後哥倆達成共識,由邵逸夫親自來香港接管邵氏的電影行業。就這樣,在1957年,50歲的邵逸夫聊發少年狂,放棄了自己親手建立的東南亞電影帝國,將其託付給了三哥打理,決心在香港重頭再來,開闢新的天地。初到香港發展可謂困難重重,香港寸土寸金,且供不應求。經過一番周折,邵逸夫只能買下了清水灣這樣一塊當時可以說是荒郊野嶺的地方。也就是在這裡邵逸夫化腐朽為神奇,剷平高山,在一片荒蕪之中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成了日後孕育出無數天王巨星的亞洲最大規模的電影製造基地,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
葛大爺在《天下無賊》里說過一句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在這句話放在任何世紀都是通用的,初來乍到的邵逸夫著力點也在人才挖掘方面。不惜一擲千金,以雙倍價格挖來競爭對手「電懋」的頭牌女星林黛。並慧眼識珠,大膽起用年輕導演李翰祥挑起大梁。邵逸夫斥巨資投資的《江山美人》,就由李翰祥與林黛合作,結果呢,先說點直截了當的,打破香港影視的票房紀錄。客觀來說,此片也囊括了多項大獎,女主角林黛也斬獲了亞洲影后的桂冠,可謂紅極一時。這裡順帶提一下,這位華人影壇國寶級女神林黛,卻因為家庭不和,在僅30歲的年紀事業巔峰時期,自殺了。紅顏早逝,這是華人影壇巨大的損失,令人無限懷念。站住了腳跟的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其後佳片不斷,如《楊貴妃》、《梁山伯與祝英台》、《獨臂刀》等。巔峰時期每年產量數十部影片,總計在香港地區製作超過一千部電影。獲獎無數,號曰「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也一度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邵逸夫在新的天地再次書寫傳奇。如果實在要說邵逸夫在電影業栽了什麼跟頭,那隻能是與另一位傳奇有關,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當年李小龍從國外回港發展,最初想與邵氏合作,提出了1萬美金的片酬。邵逸夫這人有一點很矛盾,創業初期不計成本,一擲千金。等到步入正軌之後對經營成本把控上又極為吝嗇,甚至錙銖必較。說個笑話,話說有一次劇務組申請20元經費買100個饅頭給工作人員做零食,結果億萬富翁邵逸夫卻拒絕了。理由是公司食堂的饅頭只要1毛錢一個,要吃回去吃,結果還鬧得劇組人員罷工,令人哭笑不得。考慮到大多數旗下藝人片酬不及李小龍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對其引進的新風格並不看好,邵逸夫斷然拒絕了李小龍。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小龍再次在香港引爆了中國功夫片的熱潮,這也是邵逸夫少有的一次看走眼。
時間到了60年代中期,此時香港電影行業百花齊放,競爭激烈,邵逸夫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天生敏銳的嗅覺讓邵逸夫覺察齣電視作為藝術的後起之秀,今後將有無限廣闊的市場和不可限量的潛力。邵逸夫果斷選擇在電影業急流勇退,在1967年,60歲這年再度轉型,投身電視業,創建香港無線電視,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TVB。緊接著邵逸夫開設了明星培訓班,為電視行業培養新鮮血液,看到第一批入學名單,島主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個個可都是日後在影視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人物:有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等。這次邵逸夫又選對了,電視業的發展果然大受歡迎,邵逸夫無線電視很快做到了能與行業巨頭亞視掰手腕的機會。而此時當年培養出來的新人也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比如發哥的《上海灘》、梁朝偉的《鹿鼎記》,這些劇集都風靡大江南北。在他們的幫助下,無線電視大勝亞視,一舉奪得了香港電視頻道中的收視龍頭地位,邵逸夫在電視行業同樣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帝國。此後邵逸夫還舉辦香港小姐選舉,為無線提供後備力量,無線電視也開發出了許多新節目,如《勁歌金曲》之類,這傳說中的四大天王,可都是邵逸夫欽點的。說個有意思的事,無線的老對手亞視最終還是在20世紀末成功翻盤了一次,靠著引進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劇給予了無線重重一擊。是什麼呢,保證大夥都看過,是每年夏天都會各大衛視重播一次的《還珠格格》。邵逸夫這回是敗得心服口服,因為他自己也是」小燕子「的忠實粉絲,每晚都要看。
說完了事業,聊聊邵逸夫和他的家人們。上集提到過,與邵逸夫共度患難的結髮妻子黃美珍,為他養育了兩兒兩女。於1987年病逝。邵逸夫於1997年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方逸華,當時邵逸夫90歲,方逸華66歲。其實方逸華早在1952年,就已結識邵逸夫,此後也一直陪在邵逸夫身邊,輔助他處理影視帝國。方逸華一直以來算是邵逸夫的一個」妾室「,他們這關係島主也不敢妄言,不過這麼多年不求名分守護以紅顏知己的身份守護在邵逸夫身邊,也是令人感動的愛情,邵逸夫最終給予了她名分,也是一段佳話。邵逸夫女人緣雖好,子女緣卻只能說一般。子女長期居住海外,關係較為冷淡。在方逸華入主邵氏集團後,兩個兒子邵維銘、邵維鍾也相繼退出,並沒有接手父親影視帝國的打算。最終邵逸夫也在晚年將一手創建的無線轉賣給了外人,也是一個遺憾。
最後再說說邵逸夫令人津津樂道的慈善事業。早在1973年他就設立了邵氏基金會,致力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從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據教育部網站最新的消息:」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先生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幣,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你如果打開地圖,搜索」逸夫「這個關鍵字,看見的景象無疑是震撼的。如果身邊有逸夫建築朋友,都可以去感受一下每一片磚瓦,感受一下一個時代的背影,百年的傳奇,邵逸夫先生無私的大愛,他已然懂得實現人生價值的真諦,令人景仰。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壽107歲。縱觀六叔邵逸夫的一生:他以夢為馬,初涉電影之路,雖歷經曲折卻無畏無懼;他披襟斬棘,執著追求理想,出生入死卻勇往直前;他白手起家,開創黃金時代,成就輝煌卻初心不改。他的一生充滿後傳奇,一生一世鍾愛一事,他是華人夢想的代名詞。最後引用馬伯庸先生對邵逸夫先生的評價:他生時清末,去時已是二十一世紀,白雲蒼狗,變化之劇有如穿越,足足橫跨一個世紀。謹奉輓聯:百年觀雲濤,從此空院無光影;千樓蔭學子,至今石基有公名。永遠懷念您,傳奇大亨邵逸夫!
縱橫百年,世紀末最後的大亨傳奇
第一次聽到逸夫這個名字,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學校的圖書館叫逸夫圖書館,當時還以為是我們學校的特色。小時候看電影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SB」電影公司,年幼無知的我也總會問一句,這電影怎麼罵人啊?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讓人無法忽視,烙印在我們生活中的標誌,都與一個人密不可分—傳奇大亨邵逸夫。
1907年,邵逸夫出生於上海,祖籍是浙江寧波的。算起來還是個清朝人。邵逸夫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上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所以成名之後多被尊稱為「六叔」。他的父親邵玉軒是"錦泰昌」顏料坊的當家,是中山先生的擁躉,在上海灘頗有名望。
不過邵逸夫這幾兄弟,倒是沒有一個子承父業的。邵逸夫還在讀中學的時候,邵家大哥邵醉翁,原來是做律師的,可能身體流淌著經商的血液,收購了一家「笑舞台」劇場,算是轉行進了商業娛樂圈。哥幾個受到大哥鼓舞,對進軍娛樂行業心底都躍躍欲試。
後來邵家家道中落,父親去世時僅僅留下上海的一棟房子,要是放在現在上海一套房倒也夠了,但在那個時候邵氏兄弟們就要面臨抉擇了。是過安穩的生活,還是為了夢想拼搏一把,最終大哥邵醉翁拍板,賣了房子,全力投資」笑舞台「。
沒過多久,邵醉翁又嗅到了電影行業發展前景,以「笑舞台」為班底,建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剛剛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就隨著二哥,三哥一股腦加入了大哥的公司,正式步入娛樂業。
說起來也有個有意思的事,難道你們不覺得大哥邵醉翁這個名字很奇怪么,怎麼這麼有詩情畫意。其實他們幾兄弟本名依次是邵仁傑、邵仁棣、邵仁枚,邵逸夫原名叫做邵仁楞。自從入了娛樂圈,哥幾個琢磨著取個藝名,所以邵家仁字輩四傑搖身一變成了邵醉翁、邵邨人、邵山客還有邵逸夫,全是陶淵明詩里的詞。
邵醉翁決心自己拍攝電影,直接投資購買了一台電影攝影機,扛起了天一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導演大梁。老二則擔任編劇,老三則負責發行,老六邵逸夫呢,片場小夥計,哥哥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勤奮好學的邵逸夫揮灑汗水的身影,咱也可以美名其為總監製。
這一部影片在上海灘引起了轟動,邵氏兄弟們趁勝追擊,又拍攝《女俠李飛飛》這等中國武俠片開山鼻祖之作,引領了電影界的古裝劇潮流,天一影業在光速崛起之中。
邵逸夫也在隨著公司一起成長,一部電影的製作,從導演,製片到攝影事無巨細,邵逸夫都要親身體驗參與,小小年紀的他已有了在電影行業中獨當一面的能力。
可好景不長的是,後來居上的天一影片公司打破了原有市場格局,引起了行業龍頭明星電影公司的仇視。於是乎明星公司聯合其他五家電影公司組成」六合影業「,發動了一場針對天一的史稱」六合圍剿「的行動,這也是電影界上罕見的商業大戰。
六合公司與電影發行商們定下規矩,如果經銷「六合」的影片就不準再與「天一」合作。「六合」幾乎佔有中國電影市場三分之二的江山,各發行商不敢得罪「六合」,紛紛拒絕經銷「天一」影片。
天一公司瞬間陷入窘境,邵氏四兄弟當機立斷,不能坐以待斃。大哥與二哥繼續坐鎮上海,苦苦支撐。而重擔落在了三哥邵山客和六弟邵逸夫肩上,他們將要帶著天一的影片遠赴南洋,開拓新的電影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年僅18歲的邵逸夫為了心中的電影夢想,揚帆起航,離開了家鄉。
初到南洋,由於六合公司聲勢浩大,大一點的正規影院仍然不願意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
邵逸夫與三哥決心另闢蹊徑,哥倆一咬牙,扛著電影放映機,頂著炎炎烈日,就走起了」農村包圍城市」之路。「這段日子裡邵逸夫隨三哥跑遍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山林田野,專找華僑眾多的農場、橡膠園去放露天電影。
這段經歷也成了邵逸夫最刻苦銘心的記憶。那時候放電影不像現在這種全自動放映這麼高級,可以說是完全不自動,純人工的苦力活。邵逸夫要一直站在放映機前一格一格搖動畫面,一場電影下來,各位觀眾是看得酣暢淋漓,大呼過癮,而邵逸夫往往已經頭暈目眩,神志不清。
無論烈日還是暴雨,總能看見南洋鄉間泥濘的小路上兩個扛著大小機器奔跑的少年。隨著他們不懈的努力,天一的影片打開了南洋農村的市場,而城裡的電影發行商邀請也接踵而至,邵氏兄弟在南洋站穩了腳跟。
說到這又可以聊一個有意思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身邊逸夫系列建築的銘牌,上面顯示邵逸夫的英文名竟然叫做Run Run Shaw。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奔跑吧兄弟。坊間傳聞就是因為邵逸夫早年在南洋抱著電影底片跑遍各個大街小巷,因而得名。
不過真相其實是源自邵逸夫的本名邵仁楞,仁楞粵語拼音為run run,也就造成了這個誤會。不過島主想這也是大家表達對邵逸夫先生為影視業不辭餘力奔波的一種尊敬吧。
言歸正傳,咱們繼續說這個」六合圍剿「。這頭南洋的邵氏兄弟為天一穩定了局面,那頭六合影業坐不住了,領頭的明星公司想了個陰招「雙胞」計策。
島主這才知道電影行業原來也有間諜,六合派人潛伏進了天一,打探天一正在拍攝的影片,然後馬上加班加點在天一上映之前發布同名影片。這一做法可以說是弄巧成拙了,原本天一方面還有做工不精的輿論指責,此計一出,圈內人士紛紛開始同情天一,指責六合的不道德行為。
隨著邵氏兄弟南北呼應,嚴陣以待的同時,六合內部陣腳自亂,其餘幾個公司與明星公司也產生了矛盾,最終六合不攻自破,以解散告終。邵氏兄弟們贏得這一場商戰的勝利,也因禍得福,開闢了南洋的新市場。
要說起在這種大難中不僅不死,還得到最多後福的,那還是要數邵逸夫,因為新加坡真可謂是他的福地。
解決「六合圍剿」之後,邵逸夫與三哥繼續留在南洋發展,並結識了一個貴人,新加坡富商余東璇。余東璇非常賞識兩兄弟,在其資助下兄弟倆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而後為了追求最先進的電影技術,邵逸夫游到美國去購買有聲電影器材。為什麼說是游到美國,因為途中發生了海難。這也是死神離邵逸夫最近的一次,輪船沉沒,邵逸夫靠著一塊木板在海上漂浮了一夜獲救生還。
歷經艱險,邵逸夫帶著最先進的電影技術學成歸來,邵氏也拍出了《歌場春色》、《白金龍》等中國首批有聲電影。
那時候有多轟動呢,大家都沒見過這種新鮮玩意,每次電影一出聲,定是全場歡呼,有的人甚至砸開留聲機,只為了把說話的那人找出來。
從這開始邵氏影業的發展扶搖直上,尤其是在邵逸夫管轄的東南亞一帶,成為首屈一指的電影大亨。也就在那段時間,邵逸夫遇見了他此生摯愛—黃美珍。
看過邵逸夫資料的朋友,會發現在提到他和黃美珍的感情時用了一句話:邵逸夫突破層層阻礙與黃美珍結為夫妻。
這哪來阻礙之說呢?原來黃美珍本和邵逸夫的貴人余東旋是一對。黃美珍熱愛電影,與邵逸夫志同道合,邵逸夫在相處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但余東旋一直像老大哥一樣照顧他,讓邵逸夫心中糾結不已。
後來邵逸夫難以抑制心中的情感,鼓起勇氣,向余東旋坦白對黃美珍的感情。要不說貴人就是貴人,余東旋表示君子成人之美,如果你們是真心相愛,我瀟洒退出。
這一段大家切勿模仿,不是每次愛上大哥的女人,都能有這樣的圓滿結局。
後來於1937年,邵逸夫在新加波與黃美珍結為夫妻。
別看邵逸夫英姿勃發,事業有成,剛在一起不久,他的事業就經歷了空間的危機。那時候二戰爆發,日軍侵華,在國內的天一被迫從上海遷到了香港。等日寇戰火燒到東南亞,邵逸夫本人更是因為播放抗日記錄片被抓入大牢,東南亞一百多家影院充公。
在那段最困難的日子裡,黃美珍不離不棄,一邊支持家業,一邊四處奔走救出邵逸夫。夫妻倆同甘共苦,一起度過那段艱苦歲月。
等到後來抗戰勝利,邵逸夫捲土重來,再度在東南亞建立起了自己的影業帝國。而這時與二哥的一個矛盾,改變了他後半生的進程。
當時大哥邵醉翁已退休,在香港的邵氏集團由二哥邵邨人打理,而二哥經營不力,欲放棄電影業轉投其他行業,遭到了邵逸夫的堅決反對。最後哥倆達成共識,由邵逸夫親自來香港接管邵氏的電影行業。
就這樣,在1957年,50歲的邵逸夫聊發少年狂,放棄了自己親手建立的東南亞電影帝國,將其託付給了三哥打理,決心在香港重頭再來,開闢新的天地。
初到香港發展可謂困難重重,香港寸土寸金,且供不應求。經過一番周折,邵逸夫只能買下了清水灣這樣一塊當時可以說是荒郊野嶺的地方。
也就是在這裡邵逸夫化腐朽為神奇,剷平高山,在一片荒蕪之中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成了日後孕育出無數天王巨星的亞洲最大規模的電影製造基地,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
葛大爺在《天下無賊》里說過一句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在這句話放在任何世紀都是通用的,初來乍到的邵逸夫著力點也在人才挖掘方面。不惜一擲千金,以雙倍價格挖來競爭對手「電懋」的頭牌女星林黛。並慧眼識珠,大膽起用年輕導演李翰祥挑起大梁。
邵逸夫斥巨資投資的《江山美人》,就由李翰祥與林黛合作,結果呢,先說點直截了當的,打破香港影視的票房紀錄。客觀來說,此片也囊括了多項大獎,女主角林黛也斬獲了亞洲影后的桂冠,可謂紅極一時。
這裡順帶提一下,這位華人影壇國寶級女神林黛,卻因為家庭不和,在僅30歲的年紀事業巔峰時期,自殺了。紅顏早逝,這是華人影壇巨大的損失,令人無限懷念。
站住了腳跟的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其後佳片不斷,如《楊貴妃》、《梁山伯與祝英台》、《獨臂刀》等。巔峰時期每年產量數十部影片,總計在香港地區製作超過一千部電影。獲獎無數,號曰「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也一度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邵逸夫在新的天地再次書寫傳奇。
如果實在要說邵逸夫在電影業栽了什麼跟頭,那隻能是與另一位傳奇有關,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
當年李小龍從國外回港發展,最初想與邵氏合作,提出了1萬美金的片酬。邵逸夫這人有一點很矛盾,創業初期不計成本,一擲千金。等到步入正軌之後對經營成本把控上又極為吝嗇,甚至錙銖必較。
說個笑話,話說有一次劇務組申請20元經費買100個饅頭給工作人員做零食,結果億萬富翁邵逸夫卻拒絕了。理由是公司食堂的饅頭只要1毛錢一個,要吃回去吃,結果還鬧得劇組人員罷工,令人哭笑不得。
考慮到大多數旗下藝人片酬不及李小龍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對其引進的新風格並不看好,邵逸夫斷然拒絕了李小龍。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小龍再次在香港引爆了中國功夫片的熱潮,這也是邵逸夫少有的一次看走眼。
時間到了60年代中期,此時香港電影行業百花齊放,競爭激烈,邵逸夫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天生敏銳的嗅覺讓邵逸夫覺察齣電視作為藝術的後起之秀,今後將有無限廣闊的市場和不可限量的潛力。
邵逸夫果斷選擇在電影業急流勇退,在1967年,60歲這年再度轉型,投身電視業,創建香港無線電視,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TVB。
緊接著邵逸夫開設了明星培訓班,為電視行業培養新鮮血液,看到第一批入學名單,島主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個個可都是日後在影視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人物:有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等。
這次邵逸夫又選對了,電視業的發展果然大受歡迎,邵逸夫無線電視很快做到了能與行業巨頭亞視掰手腕的機會。而此時當年培養出來的新人也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比如發哥的《上海灘》、梁朝偉的《鹿鼎記》,這些劇集都風靡大江南北。
在他們的幫助下,無線電視大勝亞視,一舉奪得了香港電視頻道中的收視龍頭地位,邵逸夫在電視行業同樣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帝國。
此後邵逸夫還舉辦香港小姐選舉,為無線提供後備力量,無線電視也開發出了許多新節目,如《勁歌金曲》之類,這傳說中的四大天王,可都是邵逸夫欽點的。
說個有意思的事,無線的老對手亞視最終還是在20世紀末成功翻盤了一次,靠著引進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劇給予了無線重重一擊。是什麼呢,保證大夥都看過,是每年夏天都會各大衛視重播一次的《還珠格格》。邵逸夫這回是敗得心服口服,因為他自己也是」小燕子「的忠實粉絲,每晚都要看。
說完了事業,聊聊邵逸夫和他的家人們。
上集提到過,與邵逸夫共度患難的結髮妻子黃美珍,為他養育了兩兒兩女。於1987年病逝。
邵逸夫於1997年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方逸華,當時邵逸夫90歲,方逸華66歲。其實方逸華早在1952年,就已結識邵逸夫,此後也一直陪在邵逸夫身邊,輔助他處理影視帝國。
方逸華一直以來算是邵逸夫的一個」妾室「,他們這關係島主也不敢妄言,不過這麼多年不求名分守護以紅顏知己的身份守護在邵逸夫身邊,也是令人感動的愛情,邵逸夫最終給予了她名分,也是一段佳話。
邵逸夫女人緣雖好,子女緣卻只能說一般。子女長期居住海外,關係較為冷淡。在方逸華入主邵氏集團後,兩個兒子邵維銘、邵維鍾也相繼退出,並沒有接手父親影視帝國的打算。最終邵逸夫也在晚年將一手創建的無線轉賣給了外人,也是一個遺憾。
最後再說說邵逸夫令人津津樂道的慈善事業。
早在1973年他就設立了邵氏基金會,致力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從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據教育部網站最新的消息:
」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先生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幣,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
你如果打開地圖,搜索」逸夫「這個關鍵字,看見的景象無疑是震撼的。如果身邊有逸夫建築朋友,都可以去感受一下每一片磚瓦,感受一下一個時代的背影,百年的傳奇,邵逸夫先生無私的大愛,他已然懂得實現人生價值的真諦,令人景仰。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壽107歲。
縱觀六叔邵逸夫的一生:他以夢為馬,初涉電影之路,雖歷經曲折卻無畏無懼;他披襟斬棘,執著追求理想,出生入死卻勇往直前;他白手起家,開創黃金時代,成就輝煌卻初心不改。他的一生充滿後傳奇,一生一世鍾愛一事,他是華人夢想的代名詞。
最後引用馬伯庸先生對邵逸夫先生的評價:
他生時清末,去時已是二十一世紀,白雲蒼狗,變化之劇有如穿越,足足橫跨一個世紀。謹奉輓聯:百年觀雲濤,從此空院無光影;千樓蔭學子,至今石基有公名。
永遠懷念您,傳奇大亨邵逸夫!